English

沱沱河沿的变迁

1999-06-19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徐冶 夏斐 刘鹏 我有话说

沱沱河沿为唐古拉乡乡政府所在地。这里海拔4533米,有着“长江源头第一镇”的称誉。为了适应高原的海拔和气候变化,我们以此作为采访长江源头的大本营。

连日来,小镇飞雪漫舞,一派银装素裹。面对六月大雪天,长江上的第一个沱沱河水文站的王学仁站长说,这里一年比一年热,水流量也在明显减少,1992年每秒流量为580立方米,1998年每秒流量只有230立方米。

在这个国家重要的水文站里,目前有4名工作人员,他们每年的5月至10月在此负责观测长江正源干流的水位、流量、泥沙、降水、蒸发、水湿、地下水等。在这异常艰苦的环境中,他们的夜晚几乎是在蜡烛中度过,每天虽然与水打交道,但长期以来靠买水喝。这里的人们10多年前就不喝沱沱河水了,因为水土流失,上游水量的减少,使水中矿物质含量增多,人喝时口感发涩,喝了以后肚子发胀,甚至拉肚子。

看到如此情景,随行的水利部专家韩凤翔感到十分难过。他通过多方调查,了解到距离沱沱河沿20公里处的雪山脚下,有水质较好的天然泉水可开发利用,能解决沱沱河沿人畜饮水和驻军的饮水困难。我们感到,这项水利工程应当尽快付诸实施,这对改善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条件、支援部队建设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。

唐古拉乡面积48000多平方公里,生活着217户、1107人,几乎全为藏族。为了让牧民的子女都能读书识字,沱沱河沿建有乡的完全小学,在一至五年级中都进行汉藏“双语”教学,全由本地17名藏族教师担任,80多名学生也都来自牧民子弟,他们寄宿在校,享受吃、住、医、穿的“四包”待遇,学校还有自己的牧场,为师生提供羊肉。令我们惊奇的是,在这所长江源头第一校里,每个星期六的下午专门开设了一门环保教育课,让学生从小掌握保护大自然的有关知识。有的学生过去曾跟随父辈外出打猎,现在他们回家后,会用学到的知识教育家长保护野生动物。

这些年来,每年上拉萨的民工有10多万人,必经之地为沱沱河沿。如今,小镇一条街上开了二三十家各式饭馆。马顺义是1985年初上沱沱河沿搞建筑的,如今他在这里开了清真饭馆、川味饭馆和汽车修理部。在马顺义的记忆里,10多年前的沱沱河沿雨水特别多,有时一天下雨10多次,现在下雨明显少了。过去一出太阳就刮风,太阳一落风就停,现在中午才刮风,风也小多了,日子感觉变暖了。“沱沱河夏天最好看,这季节过去鱼也特别多!”他说,几年前就是用缝衣的针一小时也能钓起二三十条鱼,如今一天下来难钓到一条鱼,更没有哪家饭馆卖鱼了。

仁增多杰是第4牧业合作社的牧民。前几天,他驾着自家新买的北京吉普车把我们送到长江源头的岗加曲巴冰川,他说:“过去只要离开青藏公路,到处可见野生动物,现在只剩下老鼠了!”在草甸、牧场上,我们看见老鼠到处打洞吃草根,造成牛羊吃的草减少了,成片的土质也给沙化了,严重影响了牧民的经济收入。近些年来,老鼠与牲畜争食草场的情况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,但受各种原因的影响,人们对于杀鼠护草的积极性还不高。我们想,如果鼠类的天敌得到有效的保护,并配合人工灭鼠的话,老鼠猖獗的势头将会得到遏制,牧区的生态环境便可重现良性循环。(五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